English

塑造国家与民族的良好形象

1998-11-01 来源:光明日报 邢植朝 我有话说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着如何创立和塑造当代中国新形象、中华民族新形象的主题而展开。

邓小平同志历来对塑造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十分重视。

首先,他认为,中国必须冲破自我封闭,改变明清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树立虚心向国外学习,不闭关自守,不盲目排外的开放的形象。他倡导创办经济特区,给特区定位也是从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考虑的。他在许多不同场合指出,特区是个试验,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窗口、管理窗口、知识窗口和对外开放窗口。要求特区从自己的特殊条件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特区办成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联系、引进资金、扩大出口的基地;办成了解国际经济技术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窗口;办成学习外国科学管理经验,培养造就各类人才的学校;办成外引内联,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桥梁,从而带动全方位的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特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不仅引进消化了国外先进技术的管理经验,而且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信息,真正起到了窗口的作用,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它不仅为内地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示范,自身的产品出口国外,内地还有不少产品经过特区向国外出口,发挥了出口创汇的基地作用。此外,在抓好深圳、汕头、珠海、厦门这四个特区实验基地的同时,邓小平还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把目光投向海南,把它作为开发南部中国海域的第一站。他给海南大特区以更开放、更特殊、更优惠的政策。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创办特区,仅仅是他迈向开放的第一步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邓小平意识到闭关已久的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走大开放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特区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大胆地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几乎把整个海岸线串起来。顺着这个思路,邓小平又提出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先搞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继而搞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邓小平认为,有了这5个“区”,加上原有的18个“点”,就可以构成一条从南到北足以影响全国、打入世界的沿海开发、开放地带。不久,又开放开发了上海浦东新区,同时提出发展内陆沿边贸易,新开放6个沿江城市、15个省会城市、13个沿边城市,增加了13个开放口岸。于是,邓小平的开放决策,从沿海、沿江、沿边,从东部、中部、西部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其次,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提出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紧紧抓住生产力方面的革命这个主题,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他围绕如何构建改革开放这座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厦的问题,以其特有的智慧和胆识出色地肩负起总设计师的职责。他明确地指出:“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做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

然而,改革是十分艰难的,在无先例可鉴、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抓住机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先从易处着手,杀开一条血路。于是,他先把农村作为改革突破口,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改革从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其他区域的改革也迈开了重大的步伐。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再次,要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安定团结的榜样。邓小平非常注意接班人的培养,非常注意建设一个安定团结的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领导核心。

此外,邓小平还从世界格局来考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

总之,邓小平关于国家形象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既揭示了一个国家、民族良好形象的核心,又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属性;既以搞好四个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综合实力为基础,又以精神文明这一国家民族的良好形象为支柱。所以,邓小平同志一直坚信: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能干好的。他认为: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表现了一种拼搏、进取、团结的强烈意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